束发之年,古代中国少年的成长礼,束发之年,古代中国少年的成长礼
梦她梦三年
2025-08-04
培训课程
503 次浏览
0个评论
束发之年,是古代中国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在十五岁之前(即“总角”时期),男孩的头发被编成辫子垂于脑后;而到了十五岁时举行的冠礼或笄礼仪式上,“成人之服”——成年人的服饰和发型便开始取代童年的装扮。“行过‘加’之后”,意味着他们从儿童期正式进入青年阶段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如学习、工作以及婚姻等事务都需更加成熟地面对和处理了。" ," "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及社会角色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何谓『十有三载』? #### 一、数字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三"、"九",以及五等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涵。“一旬为一贯”、“十年磨剑砺志坚”,对于青少年而言,十一二乃幼年未艾而十四五六已近青年。《仪记·内篇》云:“八尺曰丈……七日一周也;故自生之日数至于十六月止谓之周。”这里虽无明确指出某一年龄段即为后世所谓‘总角’但可推知古人视此为人生重要转折点之一 。《大戴禮記.保傅》:“少者怀王德于身 , 长而有士节 ; 年十八受兵法 于国君 之教 也.”此处又提到另一关键节点 : 即满18 岁方能接受国家正式军事训练成为武士 . ###### 二、“ 总 其 发 为 两髻 以 表 成 人 前 期 已 至 (大致相当于现代学校系三四年级) ”的解读 若将 《诗经 》 中的这段话与此处对应起来看 ,可以发现先秦及后世的文犧都将这特定生理和心性上正处在变化且又是习得新事物 、接受重任的关键时刻标明了出来 ;若要给它个名词并用我们常用的说法那该就是——他/她正处于一个令人瞩目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发展潜力无限大的 “ 青春前期"。<